遵义市中小型水电工程淹没补偿及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4-30 10:50:25   浏览:82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遵义市中小型水电工程淹没补偿及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


遵府办发〔2004〕23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中小型水电工程淹没补偿及

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遵义市中小型水电工程淹没补偿及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三月二日

遵义市中小型水电工程淹没补偿及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

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中小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装机容量在30万千瓦及其以下中小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中小型水电工程移民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投资包干,业主参与,综合监理的管理体制。遵义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中小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库区县级人民政府是中小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责任单位,市、县移民机构是同级政府负责移民工作的主管部门。中小型水电工程业主、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做好配合工作。

第四条 中小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移民的原则;

(二)坚持移民“以农为主、有土安置”的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政府引导与移民自主选择安置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移民安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规划建设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 移民个人的补偿补助按审定的标准,直接兑现到户。

第六条 移民安置应严格执行市政府审定的移民安置投资计划,坚持开发式移民方针,使安置移民的生活水平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第二章 征地补偿 

第七条 水电工程征占土地,应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征用土地的补偿补助费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执行。

第八条 水电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由项目业主负责补充数量相等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补充或补充耕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业主单位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九条 征占林地及附着物手续的申报、森林植被恢复费的缴纳、林地的补偿补助标准及兑现和管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办理。第十条 因水电工程需要迁建集镇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审批。迁建集镇、企事业单位或者淹没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设施等专项设施的,按原标准、原规模或恢复原有功能进行复建或补偿。复建或补偿费用列入水电工程概算投资。

第十一条 移民经费按年度移民安置计划提前拨款。移民开发部门按照审定的水库淹没实物指标、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补偿投资概算,编制移民资金分解使用方案。

第三章 移民安置 

第十二条 水电工程业主单位应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委托设计单位会同县级人民政府开展水库淹没(占地)实物指标调查、编制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文件,送市移民开发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三条 经审定的移民安置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按工程建设进度要求组织移民搬迁,妥善安置移民生产和生活。移民安置建设项目竣工后,依据审定的移民安置规划,由该项目的主管部门会同移民安置的县级人民政府对移民安置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第十四条 移民安置必须执行项目管理,按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依据市人民政府审定的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补偿投资,对移民项目的前期工作、年度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移交使用,实行全过程管理。第十五条 移民安置方式:

(一)分散有土安置。即在本县范围内由政府引导服务,移民自主联系,分散有土安置。库区县人民政府要作好可供安置移民的土地资源、分布地点和土地转让价格等的调查公布。帮助移民自主选择,自行联系落实安置点。

(二)集中有土安置。即由县人民政府对移民安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调剂土地、统一划拨宅基地,移民自行建房的有土安置方式。

(三)自谋职业分散无土安置。即不需要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生产门路和生活出路已落实,不需要进行有土安置的方式。坚持“移民自愿,政府严格审查把关,移民生产、生活出路落实,安置后不留后患”的原则。采取此种方式安置的移民,搬迁安置后不再享受移民政策待遇。

因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环境容量偏紧的地区,确需出县外迁安置的移民,必须由迁出地和接收安置地双方县级人民政府协商同意,在落实外迁移民生产生活安置后,办理有关手续,并报市移民开发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安置移民的生产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帮助移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第十七条 移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参照贵州省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执行。 

第四章 法律责任 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挪用移民经费的,必须严肃查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移民安置工作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工作损失的,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必须搬迁的移民,不得借故拖延搬迁或拒迁,经安置的移民不得返迁。违者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十一条 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扰乱公共秩序,阻挠电站施工,非法组织集会,非正常组织上访,严重影响移民工作开展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移民开发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办法发布前已经批准的中小型水电工程淹没补偿及移民安置方案,按批准的方案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修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有关条文的决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修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有关条文的决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2年第3号))


现发布《关于修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有关条文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 马永伟


                         二OO二年三月十五日



关于修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有关条文的决定

为履行我国加入WTO的对外承诺,中国保监会决定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发[2000]2号)有关条文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六条第(四)项。
二、删去第九条第二款;第一款修改为:“中国保监会自收到筹建保险公司申请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第十条第一款的“应在六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修改为“应在一年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可延长六个月”修改为“筹建期可延长三个月”。
四、删去第十五条第(一)项。
五、第十七条修改为:“中国保监会根据审慎监管需要并结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规模、偿付能力、经营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内控制度建设等情况对保险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予以审批。”
六、删去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一款修改为:“中国保监会收到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后,三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保险公司并说明理由。”
七、第二十八条增加第一款:“中国保监会应当自收到设立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完整开业申请文件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保险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或保险公司并说明理由。”
八、第五十三条修改为:“对保费收入和投资额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大型工商企业,保险公司可以异地承保。”
九、第八十六条修改为:“除人寿保险业务外,保险公司必须将其承保的保险业务根据有关规定向中国保监会指定的再保险公司办理法定分保。”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宣城市城市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及救助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宣城市城市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及救助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宣城市城市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及救助办法》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宣城市城市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及救助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保障城市流浪乞讨病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根据《安徽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64号)和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指导意见》(民发〔2006〕6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浪乞讨病人,是指符合《安徽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且必须抢救的有生命危险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以及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的精神病人。

第三条 本办法实施范围为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条 对流浪乞讨病人实行先救治后救助原则。

  危(急)重病人、有明显症状的精神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由定点医院接诊救治;对初诊后无需收住治疗的流浪乞讨病人,在接诊定点医院进行相应处理后,本人自愿受助的,由公安、城管或接诊定点医院告知或引导、护送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申请救助。自愿受助又无身份证件的,公安部门应帮其从人口信息系统调阅并出具其人口信息。

第五条 市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病人,应及时将其就近送至相关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第六条 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内发病的,由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负责送至相关定点医院治疗。

第七条 宣城市人民医院和宣城中心医院为救治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定点医院,宣州区精神病医院为救治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病人的定点医院。

第八条 救助站内有流浪乞讨病人属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由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指导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做好站舍及相关处所的消毒和防疫工作。

第九条 定点医院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休克、急性中毒等各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提供医疗救治服务。一般的常见病、慢性病不在住院救治范围。

第十条 定点医院接诊后,在救治的同时应及时填写《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交接单》,对符合民发[2006]6号文件规定的救治对象应在24小时内通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对病人的身份、救助类型进行甄别和确认。对符合救助范围的流浪乞讨人员,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负责出具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定点医院收治流浪乞讨病人,要严格执行《安徽省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严格按照诊疗技术规范要求对患者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

第十二条 流浪乞讨病人病情确需超范围用药或需高额费用检查的,必须由定点医院负责人签字,并经市民政局同意后,方可实施(抢救危重病人时除外)。

第十三条 流浪乞讨病人病情严重确需转院治疗的,由定点医院提出申请,经市民政局同意后,实施转院治疗。

  第十四条 定点医院对收治的流浪乞讨病人应建立完整的病人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病人住院病历、病情记录、用药情况、入(出)院手续、住院明细帐单、门诊票据等,以做备查审核。救治流浪乞讨病人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伙食费和护理费等),单独记帐,单独核算。

  第十五条 救治对象经过治疗疾病基本治愈或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如其本人要求提供返乡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由救助站通知其监护人或家属、所在单位或政府接回,或提供返乡乘车凭证,或护送返乡;不属救助范围或虽属救助范围但本人不愿意接受救助的,由本人或其亲属在办理有关出院手续后及时出院,不得无故拖延滞留。无正当理由不出院的,定点医院终止救治。

第十六条 救治对象疾病基本治愈或病情得到控制后,但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查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住所地的,定点医院应通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办理相关手续,由市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安置。

第十七条 救治对象有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本人拒绝提供个人真实情况的,不提供返乡救助或安置。

第十八条 已安置的救治对象,经悉心护理又查明了其户籍所在地、住所地的,应及时报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由救助站按政策助其返乡。

  第十九条 市政府设立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专户设在市财政局。医疗救助资金通过上级财政补助、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

  第二十条 流浪乞讨病人救治工作坚持先救治后结算的原则。各定点医院每半年将收治的流浪乞讨病人信息和发生的医疗、护理、住院伙食费等费用报市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共同审核确认后,由市财政部门从专户中拨付至市民政部门,再转付到各定点医院。

第二十一条 病人经甄别不属于救助对象的,所发生的医疗救治费用由其抚养人、扶养人、赡养人或其他监护人支付。

第二十二条 对无法查明姓名、地址的流浪乞讨病人救治无效死亡的,按照无名尸体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其火化费用按规定标准经市民政部门审核后,由市财政从专项资金中支付。

  第二十三条 市卫生、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院救治流浪乞讨病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纠正查处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及救助工作中的违规行为,保障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十四条 对于负责救治和救助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下列规定处理,同时对其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定点医院拒绝收治流浪乞讨病人或不及时采取医疗救治措施的,由市卫生部门责令收治或改正;

  (二)对弄虚作假、骗取救助资金的,由财政部门追回全部资金;

(三)定点医院在救治流浪乞讨病人中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越出范围用药或者使用高额费用检查和治疗的,发生的费用由定点医院自行负担。

(四)拒绝对流浪乞讨病人实行救助的,由市民政部门责令对流浪乞讨病人实施救助;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委会)应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避免辖区内人员外出流浪、乞讨。对恶意遗弃危(急)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抚养、扶养、赡养义务人或其他监护人,责令其履行抚养、扶养、赡养义务或履行监护职责,并追偿全部救助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社会弃婴、孤残儿童中发生危及生命疾病的医疗救治一并纳入管理范围。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