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21:55:27   浏览:89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宁市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


西宁市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西宁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使规定规章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适用于本市行政管理工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文件的统称。
第三条 规章的名称一般为规定、办法、实施办法、实施细则、规则、规程等,不得称条例。
第四条 规定规章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宪法和法律、法规为依据,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符合法定的立法程序;
(三)从我市实际出发,具有地方特色。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编制全市的立法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应制定年度立法计划于上年十二月三十日前报送市人民政府。
年度立法计划以表格形式填报一式二份,并附简要的文字说明。
第七条 拟定年度立法计划时,应与国家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立法规划相衔接。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各部门报送的年度立法计划综合平衡后,拟定出全市立法规划草案,报市人民政府审议。
经市人民政府审议批准的立法规划,有关部门应当认真组织实施。除特殊情况外,没有列入规划的规章(草案)一般不予安排论证和审议。
第九条 列入规划的规章,由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自负责起草。内容涉及几个部门的由一个主要部门牵头,会同其他部门共同起草。
第十条 起草规章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搞好调查研究,了解调整对象的现实情况;
(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四)切实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协调中难以取得一致意见的,将不同意见随同规章(草案)一并上报;
(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文字简洁。
第十一条 规章(草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名称;
(二)制定规章的目的、依据;
(三)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四)执法主体
(五)具体规范
(六)罚则
(七)解释权属和应废止的规章
(八)施行日期。
第十二条 规章草案拟定后,起草部门要写出起草说明。内容包括:
(一)立法目的。写清调整对象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依法调整的必要性;
(二)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三)起草过程。即起草准备、参照资料、修改过程、协调意见等;
(四)对主要条款解释;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三条 规章(草案)必须经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联合起草的必须经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签)后打印上报。
第十四条 起草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送规章(草案)时,应同时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正式报告;
(二)起草说明;
(三)起草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或者政策文件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
(四)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协调情况的书面材料;
(五)似废止的规章原件。
对不符合上述报送要求的规章(草案),市政府法制机构不予签收。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规章(草案)的审查工作。审查的重点是:
(一)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否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
(三)涉及的有关部门是否协调一致;
(四)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第十六条 规章(草案)审查后,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内容成熟,必要可靠,材料齐全,符合程序的,提出审查意见后,送分管副秘书长审核,由秘书长、分管副市长审定,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二)内容基本成熟,但有关部门意见不一致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协调,待修改完善后,按本条第(一)项办理;
(三)内容不成熟或不符合报送程序的以及不具备地方特色的,退回原起草单位。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规章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
第十八条 规章颁发以后,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在三十日内向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九条 规章颁布后,在《西宁晚报》上全文登载。
第二十条 现行规章的修订,按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地方法规的起草工作,依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规定并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1年6月1日西宁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西宁市规章制度程序的规定》同时废止。



1997年6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有关要求,构建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我部组织编制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切实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附件: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
http://www.mep.gov.cn/gkml/hbb/bwj/201302/W020130220539067366659.pdf

  

环境保护部

2013年2月7日

  

邮电部科研开发和产品质量监督暂行规定

邮电部


邮电部科研开发和产品质量监督暂行规定
1991年5月21日,邮电部

第一条 为加强对通信产品研制、开发、生产过程及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通信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建设优质、高效、安全、可靠通信网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的规定,结合我部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保证通信产品的质量,是邮电科研、开发、生产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和经常性义务。科研、开发、生产单位及主管部门,应将改进、提高科研成果、工业产品的质量列入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在本系统内经常开展质量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和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奖惩。
第三条 对通信产品研制、开发、生产过程及产品实行质量监督制度。监督的对象是科研、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及科研、生产单位保证质量所具备的条件。
质量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基础、以检测为手段。检测工作要坚持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
第四条 对科研项目、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抽测。抽查是对科研、生产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服务体系进行检查;抽测是对产品、关键部件的质量进行检验测试。
抽查、抽测的重点是用于重点通信工程的产品、获得国优、部优、省优称号的产品、出口产品、主要邮政生产用品用具、重大新产品开发项目、承担重点项目、产品的科研、生产单位。
第五条 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有权直接或委托各质检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抽查、抽测。
执行监督检查时,受查单位或项目应积极配合,如实报告,不得拒绝检查或弄虚作假。
科研、生产及经销单位应当接受检测,如实提供检测样品和有关资料,并在监测手段和工作条件方面提供方便。
抽测不得事先通知受检单位,由承检单位直接到受检单位,从近期产品中按规定提取样品。
第六条 优质产品经抽测达不到评优标准时,停止使用优质产品标志,并限期改进。逾期未达到原有质量水平的,取消优质荣誉称号,收回优质产品证书、标志、并予通报。
获准进网使用的产品,经抽测达不到规定的进网要求时,由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对监督检查、检测中问题较多的单位,不具备条件保证科研、生产质量的单位,有权建议其主管部门令其整顿、限期改进。
第七条 对科研、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保证措施、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科研、生产条件及设施进行监督检查。
(一)科研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立项,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审核。对于无充足的技术、物质条件,难于保证项目质量的,不应立项。
(二)科研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要组织专家论证。方案中要有完善的可靠性设计内容和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总体技术方案连同专家论证意见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科研样机要进行全面质量检验,并按规定组织鉴定。鉴定所用计量器具需经计量检定合格,否则测试数据无效,不能发给合格证书。
(四)科研成果完成后要进行生产的、或新产品投产,必须进行生产定型鉴定。鉴定时,应由部指定的质检机构进行标准化审查和质量检测。鉴定合格,经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生产单位是否具有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测试手段等进行审查,确认具备生产条件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投产。对实行进网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相应主管部门可据此核发进网许可证。
未经上述程序的样机复制品、试产品等不得正式进网使用(可按规定组织试用或中间试验。)
第八条 对实行进网许可证的通信设备、产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国标、行标或技术规定。经部指定的质检机构检验合格,主管部门核发进网许可证后方可进网使用。
第九条 产品生产定型鉴定、设备进网、生产许可证发放、产品评优、质量认证、质量争议调解和仲裁、应由主管部门提出,由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相应专业质检机构进行检测,以其检测数据作为评判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根据使用部门反映出的通信设备产品及主要邮政生产用品用具质量情况,由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归口,编制、下达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年度计划。
第十一条 部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不准确或出具虚假数据,造成损害的,要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应吊销其审查认可证书,取消其出具公证检测数据的资格,对当事人应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第十二条 产品研制、开发、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检测的具体项目、办法及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由部科技司负责修定、补充。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