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刑事诉讼法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制度/施鹏鹏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15:09:35   浏览:93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便是专章创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下称“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该程序机制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而更直接的立法渊源则为2003年10月3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0月27日予于批准)关于追缴犯罪财产的规定。中国理论界及实务界普遍认为,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的设立对于更严厉地打击时下日益猖獗的贪污贿赂、恐怖活动等重大犯罪、保护国家财产免于流失、解决刑事立法空白并与国际接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观察者的立场,立法者的初衷自是毋庸置疑。但从现行的规范看,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依然存在程序定性不明、“刑”“民”杂糅混乱等问题,由此势必引发对该程序的证明责任分配、证明标准设定以及权利救济途径等重要程序机制的混乱。倘若未在司法解释中进一步明晰这些问题,则新出现的问题将可能抵消改革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首先是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不明。立法者将其纳入“特别程序”,其特别之处显然与未成年人特别程序及刑事和解程序大不相同。后两者虽也适用特殊的程序规则,但总体定位依然是刑事程序,适用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无罪推定原则下的证明责任分配、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以及平等对抗的辩护权保障等。但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更主要是刑事“既决”事由的财产执行程序,其实施规则不可与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同日而语,而更接近于民事领域的财产执行规则。是以,应严格区分作为刑事“既决”事由的证明与作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前者的特殊性仅在于被告缺位,无法保障其作为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但证明标准依然是“客观真实”,证明责任依然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但后者则应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证明标准为“优势证明”,而举证主体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

  其次,倘若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界定为类似于民事领域的“财产执行”机制,则刑事“既决”事由之于民事事由的既判力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救济程序便成为值得进一步追问的难题。同一案件的刑事判决之于民事判决具有优先效力。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特殊性便在于刑事判决缺位,直接进入财产执行。因此,如果在没收财产过程中,被告又被抓获的,应如何处理?对此,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三条仅规定,“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应当予以返还、赔偿。”但何谓“确有错误”,应当如何认定?以及在“确有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何种程序加以救济?新刑事诉讼法则未作明确规定,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最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救济途径单一,第三人非涉案财产的保障力度不足。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发出公告……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在公告期满后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进行审理。利害关系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经审理,对经查证属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对不属于应当追缴的财产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于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上诉、抗诉”。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利害关系人对拟裁定没收的财产主张所有权,则合议庭是否需对该民事权利进行确认?如果确认,合议庭应该采取怎样的审查标准?如果不能确认,利害关系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提起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是否需要中止审理?如果未中止审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与新的民事诉讼程序在判决结果上有冲突的,该如何协调?更为严重的是,新刑事诉讼法仅规定,“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应当予以返还、赔偿”,未规定因没收程序存有错误而导致第三人财产遭受损失的处理结果。如此,第三人非涉案财产的保障力度显然不足。

  当然,立法的完善是个渐进的过程。谚云,法律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法律制度的演进势必历经司法的反复锤炼方能达致较理想的结果。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完美的程序设计仅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乌托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


 (作者单位:重庆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报送重大保险赔案信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报送重大保险赔案信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保监产险〔2012〕571号


各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

  为使各保险公司更好地贯彻落实《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8号),现将其第三十一条“直接保险公司应当将重大保险赔案及其再保险安排情况、再保险政策的重大调整等情况,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中的有关事项进一步通知如下:

  一、报送制度

  各公司制定的信息报送制度中,应明确重大赔案及再保险安排的信息流转程序、上报路径、负责部门及各环节时限等具体要求。

  二、报送口径

  重大赔案是指在一次保险事故中,原保险保单的财产损失赔偿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或者人身伤亡赔付在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理赔案件。对于共保业务,按照原保险保单100%的保额计算的赔款或赔付达到上述标准,即构成重大赔案。

  三、报送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案件的基本情况、原保单信息、再保险安排、联系人等信息,已结案的还应上报相关赔付信息,并填报重大保险赔案信息统计表(详见附件1、2)。

  四、报送时限

  各公司应在接到客户报案或结案后5个工作日内,将重大赔案的报案信息和结案信息上报至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再保险监管部)。

  五、报送方式

  以纸质文件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同时上报。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宏林

  联系电话:010-66286612

  传 真:010-66288096

  邮 箱:reinsurance@circ.gov.cn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公司应于2012年6月6日前,将2011年全年及2012年前5个月的重大赔案信息汇总上报。

  附件:1、重大保险赔案报案信息表

  2、重大保险赔案结案信息表

  请点这里下载附件1和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重大保险赔案报案信息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保单信息 赔案基本信息 再保险安排信息
保单号 被保险人 保险人 承保份额 主承保公司 共保公司数量 保险标的 险种 保额 保费 免赔额/免赔率 保险起期 保险止期 赔案号 事故原因 出险日期 公司项下责任限额 协议分保比例 合约分保比例 临分比例 自留比例 考虑超赔保障后的净自留损失





重大保险赔案结案信息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保单信息 赔案基本信息 再保险安排信息 最终损失情况
保单号 被保险人 保险人 承保份额 主承保公司 共保公司数量 保险标的 险种 保额 保费 免赔额/免赔率 保险起期 保险止期 赔案号 事故原因 出险日期 公司项下责任限额 结案赔款金额 协议分保比例 合约分保比例 临分比例 自留比例 结案自留损失 结案损失中超赔摊回赔款金额 最终净自留损失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关于加强拼装汽车管理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关于加强拼装汽车管理的通知
工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汽车工业联合会:
近来,一些企业违反规定拼装、出售汽车,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加强对汽车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管理,制止拼装汽车的活动,特通知如下:
一、各生产汽车企业必须具备下述条件方可进行汽车生产和销售活动:
(一)生产汽车的企业,必须按规定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列入国家年度汽车生产企业目录及产品目录内,方准生产;销售汽车的单位,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经营汽车的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二)汽车产品所使用的商标,不得与他人的汽车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更不得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企业生产汽车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时,必须经商标注册人许可,依法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报送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被许可人生产的汽车,质量必须达到商标注册人生产的同
类型车的质量水平。
(三)列入国家年度汽车生产企业目录及产品目录内的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汽车归口管理的规定,基本车型须经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鉴定批准;在已鉴定的汽车产品基础上的变型车、专用车,须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汽车工业主管部门鉴定批准,并报中国汽车工业联
合会备案。
(四)凡属国家年度汽车生产企业目录及产品目录以外的汽车产品都必须经过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检验合格,持有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开具的证明,交通管理部门才能为用户办理核发牌照的手续,方准予销售。
二、违反上述(三)、(四)两项规定生产的汽车或以各种不同类型零部件擅自组装的汽车均属于“拼装汽车”;擅自组装的一、二、三类底盘也按“拼装汽车”对待。
三、已将“拼装汽车”出售的,其非法收入应予没收并处以销货额10%的罚款,售出的汽车能追回的应予追回,由卖方将货款退回买主,并负责将追回的汽车拆解;对尚未出售的拼装汽车,每辆车处以一千元的罚款。并责令拼装单位将汽车就地拆解,其合格的零部件可作汽车维修之
用,不允许再行拼装,违者加重处理。
对倒卖拼装汽车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销货额10%的罚款。售出的车辆能追回的应予追回,由拼装单位将货款退回买主,车辆交有关部门收购和拆解,收购款退给拼装单位。



1987年9月9日